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0|回复: 0

4、科学与真理,都是概率统计现象

[复制链接]

主题

帖子

5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5
发表于 13 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1     科学与真理,都是概率统计现象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,解释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切结论,解释古今中外的一切道理和认识,对理解人类对世界的全部知识和认识,会有极大的帮助,对人类新的科学与真理的研究探索,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  
  在本文观点看来,一切感觉,一切认识,一切意识的东西,都是真理。只是,真理的适用环境和条件,正确的程度等,有差异。人类所有的真理,都是相对的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1    目前人类得出的所有科学结论,都是统计规律
  偶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:人类目前所有的所谓科学结论,实质上都是统计规律,即概率结论。
  
  也就是说,如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常量和公式,重力加速度中的常量9.8等等,都是概率结论,而不是板上钉钉的绝对准确公式和数值。而且,在彻底知道宇宙运行的本质之前,人类所有的所谓科学结论,实质上都是统计结论。一切试验结论,一切理论,也都是统计结论。下面是本文结论的具体证明过程。
  
  概率论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叶,当时在误差、人口统计、人寿保险等范畴中,有重要应用。也有说法是,从赌博的掷骰子的统计现象研究中起源的。概率现象,有两个主要特点,既结果的不确定性、统计规律性,即结果不确定,又具有统计规律。概率结论,与样本范围有直接关系。比如,对人的体重规律统计,全国人的数据存在一个概率规律,各个省的数据,又有各自的规律差异,而这些省的规律之合成,为全国数据规律。对于概率来说,整体概率规律和部分概率规律,即有联系,又有差异。
  
  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,细想想,都有概率现象存在,结果不确定,无法预见,但又有一定的规律性。比如,某个人的性格,在什么时候高兴,什么时候发火,每次类似的事情发生,其表现不是一定要高兴或发火的,但总体还说有一定规律性,所以才能感受到这个人的性格。又如经济方面的各种统计数据,公共汽车到站时间的分布,每年的雨水情况,地震的发生概率,甚至量子的测不准现象等等,都是具有概率规律的。这些事件的结果,都具有无法完全准确预测,又有一定规律可循,即符合概率规律。
  
  按照常理,一件事情要么发生,要么不发生,是确定的,可以完全预测的。但是,为什么有些事情无法完全预测哪?
  
  每件事的发生,都是需要条件的,一个或多个。而事情是否发生,什么时候发生,往往因为几个条件变化不定,我们无法确切了解,从而无法确定事情的发生。
  
  比如,事件A的发生,有受导致A事件发生的A1、A2、A3、A4、A5这5个条件事件的影响,那么,我们对这5个条件的任意几个不了解,就无法预测时间A的发生。如果能够知道这5个条件的所有情况,只要推导计算公式的正确,就可以判断事件A的发生,及发生情况。结果是,事件A无法判断什么时候发生。事件A的发生,是这5个条件的函数,即这5个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如果这5个条件,分别都有其发生的规律,那么,这5个规律的叠加,就是事件A发生的规律。也就是说,事件A的发生是有规律的。
  
  但是,这5个条件事件的各自本身,其发生也和事件A一样,也有发生的前提条件。假设每个条件的发生,分别有3个条件,即A11、A12、A13,A21、A22、A23,A31、A32、A33,A41、A42、A43,A51、A52、A53。那么,A1的发生,就被其3个条件所唯一确定;如果其3个条件不确定,又有一定发生规律,那么A1的发生规律,就是其3个条件发生规律的叠加。其它4个条件事件的发生,也是有同样的规律。
  
  傅立叶级数,就是描述叠加现象的一种数学工具。
  
  我们这样一直向后穷追事情的发生条件,就会追到自然界中决定不确定性事件的最初的那些条件,也就是组成宇宙的最基本事件单元(如果存在的话)。这些单元,可能目前已经观测到的量子,但更可能是目前还未知的东西。宇宙,自然界的所有现象的发生,都是从最初的时间和空间的基本单位开始的,都是由这些基本单元决定的。也许不存在这些所谓的基本单元,但肯定存在着目前甚至永远不被人类所认识的最初发生条件。因为我们目前无法知道宇宙的最初全部事件,即使知道,也无法推算这庞大的因果过程,所以,我们对宇宙的认识,几乎注定要停留在概率统计认识上,而无法完全认识和预测。
  
  如果这些组成宇宙的最基本单元,其发生有着确定性,那么,其实所有的概率现象,都是确定的,只是我们无法去具体推算而已。
  
  也就说,之所以有所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,是因为我们无法彻底找出决定事件发生的所有的一系列条件。而其实,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。这些事件,在事前就已经确定,在事后当然也是确定的。这正好符合“宇宙中一切都是必然的”结论。
  
  因为一切都是统计规律,而对于统计规律,每次具体事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,且所有结果,都有出现的可能,所以,任何结论都是真理,只是真理的可能性大小的问题,但没有绝对的0%,也没有绝对的100%。对于社会和宇宙,因为我们无法完全知道其被动的条件事件,所以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,万事皆有可能,而只是概率大小的问题。
  
  由此也看出,现有的真理,都是相对真理,是概率真理,具体到每次的事实,不一定完全正确,都有偏差。
  
  关于社会和人的事件,其发生的背后条件也同样非常复杂,目前人力对大量事情的发生条件,不可能全面而清楚地了解,也就无法预测事情和准确地认识人和社会。
  
  但是,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总结,找出事情发生的一般规律。上升到数学统计,并找出其规律,这就是概率科学。
  
  人们的经验,人们的直观的认识,都是本能地运用了概率规律。
  
  比如,刚才举的人的性格的例子,喜欢发火或喜欢高兴,不是每次遇见同样的事件,都完全同样的表现,但总体上有一定规律,才显示出其性格。社会和人的几乎所有现象,都是概率现象。
  
    宇宙,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,也是概率现象。比如天气预报,比如地震预报。我们无法确知一定发生,但能测算发生的概率,所以可以预报。但因为是概率,预报不是每次都一定准确,但很多时候是准的。这些现象,是概率现象,也应该不难理解。
  
  而下面要论述的是,目前人类感知到的和科学研究得出的所有科学理论,基本都是概率现象。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学科,得到的是概率结论。包括现代数学的一切成果,也是概率结论?但概率论,又是数学体系的一个分支。只有数学,才是最根本的科学。
  
  比如,万有引力结论,就是概率现象。地球的引力,目前认为是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场形成的,属于弱作用力的范畴。那么,万有引力本质是什么哪?应该是由一个个引力场单位(场波)组合叠加在一起形成的。这些引力场单位,不会在任何时刻和空间点上都是完全平均的,而是有多有少的,也就是按照时间轴向,在确定的一个空间点的万有引力或地球引力,是波动的,即地球引力不是常量,而是波动的变量。波动是符合概率统计规律的,也就是说,万有引力定律,或地球重力,是一个概率统计规律,其参数也不是常量――常量,只是一个近似值。在地球的具体一个点上,实际测到的重力数值,一般是9.8,但也可能是其它数值,如9.7、9.9,甚至是1或者100!只是这种可能性近乎为0,到目前为止人类一直没有实际测到—也许某次测到了,但认为是仪器出现了问题!
  
  比如,中子,其质量,其各种特性,也是统计规律。每个中子并不是完全一样的,是有差异的,我们现在对中子的各方面的描述,是一个概率规律,而不是每个具体中子的确定的一致的特性。其它例子和波,也是概率现象。因为它们不是宇宙的最小单位,都受其背后很多条件事件的影响。
  
  量子的测不准现象,更是典型的概率现象。所有概率现象,背后都有目前未被人类了解的条件事件存在。所以,量子的背后,肯定还有很多人类未知的秘密。
  
  目前物理学中的所有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现象,都是遵守概率规律的,这些公式,并不是准确公式,而是近似公式。其常量也不可能真的是常量,而是一个变量的近似而已。
  
  数学公式,也是概率公式,而非确切公式。比如1+1=2,就是一个概率公式。为什么哪?因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据规律的,我们之所以列出数学公式1+1=2,就是因为我们认为,1加1个,就是等于2个,比如1个苹果加1个苹果,不就是2个苹果吗?确实如此!但是,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事物,都遵从1+1=2这个规律的。比如,你拉开抽屉,为1,接着又关上抽屉,又为1,但是结果是,等于你在事件发生之前和之后,抽屉都关着,即为0!这里,1+1=0,而1+1=2就是错误的。又比如,两股水汇流到一起,这里1+1=1。再比如,两块石头相撞,可能一块破裂为2,则结果是3块石头,即1+1=3。既然数学描述客观世界,那么1+1就应该描述所有1和1互相作用的现象,而1+1=2显然不能准确描述刚才举的那些例子。但为什么数学又以1+1=2作为基本数字公式哪?因为我们身边发生的绝大多数现象,都可以用它来描述。所以,1+1=2是一种概率公式,只在部分场合准确应用,而有些情况,则需要对结果重新修正。
  
  综上所述,目前我们认识到的所有规律,无论是自然界宇宙的,还是关于人和社会的,无一不是统计规律即概率规律,没有一个是确定的终极规律。
  
  只有在具体环境下,才能进行概率计算。在自然界中,无法笼统地计算事情的概率,比如,生命在宇宙中某个行星上诞生的概率,目前是无法进行计算的。因为我们的宇宙,只是无限可能的一小部分而已,而不是所有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2   你已经吃到肚子里的苹果,其实并不在你肚子里
  下面引入另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。
  
  我们都知道,眼睛看见物体,是靠视觉暂留,也就是说,物体或光源只要在每个十分之一妙内,至少出现一次,我们的眼睛就会看到,那个物体或光源一直存在,即使这个物体或光源在那十分之一秒内,只有万分之一的时间在那里,而其它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时间里,在别处。如果一个物体,能分时一万份,分别在一万个位置出现,我们的视觉就会“同时”看到一万个同样的物体。
  
  视觉暂留现象,事实上是眼睛感光时,采集光信号的频率。因为是被动采集,所以,物体只要保障在每十分之一秒,都有极短暂的一刻停留在那里,我们就会看到物体在那。视觉暂留现象,是光信号采集的概率现象。由此看出,我们眼睛对物体是否存在的把握,是大概的,而不是完全准确的,是一种概率采集和判断方式下的,对物体存在的判定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的其它所有感觉,也是这样。比如触觉,肯定也有信号采集的频率(主动或被动)。只要物体满足其信号采集条件,我们就摸到或感觉到物体在那里存在,否则,就认为不存在。这也是信号采集与判断的概率方式。也就是说,人类用手摸到的东西,同样存在可能,“同时”在多个空间出现,而人类可能判定为多个不同的形态相同物体。
  
  ――这样,你吃到肚子里的苹果,有可能只有极少时间片断在你的肚子里,而绝大部分时间实在其它空间,而你却仍然感到苹果在肚子里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类发明的所有测试仪器,也都有采样频率或方式,也都是通过分时来观察和测试研究对象的,也同样符合概率规律。所以,仪器测试到的物理化学现象,也不是一定准确的,包括可能在多个时空出现同样的物体或现象。相对于微观世界,我们的仪器应该是非常粗糙的。
  
  而其实,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也可能是一个分时现象,而不是时刻都存在的。比如一块石头放在另一块石头之上,下面的石头感受到上面石头的重量压力。这种压力,如上面所说,是一种场波,不是恒定的,甚至不是连续的,是波动的。而且,如果其不连续,下面石头也可能一样感受到上面石头的存在和压力。这样,这块石头是否在其它空间“同时”存在,对于下面石头来说没有区别。从宏观和微观上,是否存在,甚至广泛存在这种现象?――本段论述,只是假设,不是定论。
  
  ――继续刚才的话题,我们已经吃到肚子里的苹果,我们感觉到它在我们的肚子里,很解饿,也有营养――将被消化,并供应到全身,成为身体的一部分,最后新陈代谢出去。而同时,这些苹果中的物质是否也在宇宙中的多个地方存在着?至少是,它们存在于其它地方是合理的。这些物质,在我们体内的时间,只要被我们的身体所感觉到,并被物质的层面所使用到,就可以了。而其它时间片,它们在哪里,对我们已经不重要或没有意义。吃苹果的例子,只是一种假设,但这种假设情况是否存在,人类也无法判定,所以,我的假设是完全可能成立的。
  
  这种现象,更可能出现在微观粒子中,或者宇宙的最基本单元中。越是微观,出现的可能性越大――因为对于我们的感觉来说,感觉不到;对于更大结构的物质来说,察觉不到。量子的缠绕现象,至少有类似可能。
  
  空间和时间,在微观世界,可能和我们所感觉到的大不一样。比如,一个量子可能在相距“遥远”的地方几乎同时出现――宏观世界中距离遥远,而微观世界中的距离,可能非常近,甚至就是一个空间点。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,基本靠感觉和经验,和实际可能还有很大的差距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3   感觉和理性都是真理
  前面已经论述了,人类目前的一切科学认识,都是概率真理。那么,还未形成科学结论的一切半成品的认识、感觉等,是什么呢?也是真理!
  
  按照前文所述,一切认识都是真理,不管这种认识按照通常理解是对还是错,因为没有绝对的对,也没有绝对的错,所有认识都有可能正确适用的情况,也有不能适用的时候。我们平常认为谬论的东西,其实有时也是对的,只是适用范围和条件的不同,以及判定标准的不同。
  
  按照这种理解,则人类一切意识的东西,都是真理。那每个人的感觉、性格、判断等,无一不是真理。
  
  器官的感觉,如疼痛,那肯定是真理,疼就是疼了,没有什么疑问。而心理的感觉,比如憎恶,那肯定某事某人有可憎恶之处,这种感觉就是对的,就有一定的相对的合理性、正确性。感觉,是一个相对正确的真理。而所有真理,都是相对的,那感觉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真理。
  
  人对世界的感觉和认识,最原始的是一个个的物体和事件,一个个独立的概念,就是一进制(自然进制)的方式。感觉到多少个物体和事件,就有多少个概念和印象。这里的概念和印象,不一定以语言的方式。在有了这些事物的概念后,又进行组合和分解,进行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分析判断,就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认识。事实上,到目前为止,人类对事物的分解从来没有达到最小宇宙单元,对事物的组合从没有达到整个完整的宇宙,在因果关系上更没有推导出最初和最终的状态,人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只是悬在宇宙的中央,上不着天下不着地,孤零零的没有起点没有归宿。人类没有认识到最初的真相和最后的解决,也没有完全确切知道中间的真理,只是这么凭着部分的认识和经验总结,似是而非稀里糊涂地生活着而已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类的真理,其实有很多种。有的比较具体,有的比较宏观;有的比较近,有的比较长远;有的适用范围很窄,有的则比较广。而所有这些,都是相对的。因为真理是相对的,所以,几乎一切都是真理,只是适用的场合、范围、角度、方式等不同。即使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,其适用范围也都是相对的,没有绝对的普遍适用。感觉和理性,都是真理,只是程度不一样,范围不一样,是类似小巫与大巫的关系,但都是巫婆。
  
  有人认为感觉可能不够理性――确实,感觉不会上升到宏观的理性高度,只能就眼前发生的事情直接产生感觉,所以有其正确的局限性。但是,理性就没有局限性吗?谁敢说自己的理性是绝对理性最高理性哪?那么,理性只是一种考虑判断范围更大的感觉而已。有人会认为,理性是经过一定的纯逻辑判断得出的结果,所以具有科学性,那我现在就要搬出概率统计规律,来证明感觉也是经过逻辑判断得出的结论,一样具有科学性。
  
  任何感觉,都是真理,都是对的。对同一事情,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,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感觉,这些感觉甚至互相矛盾;而各个人,更可能有各自的多个不同感觉。这所有不同的感觉,都是对的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类自古以来所有曾经生过的人,对某种事情(比如吃饭),都有不同感觉,这所有感觉,是一个庞大的但是有限的集合。从此之后的所有人,除了会产生以前人们曾经产生过的感觉之外,会偶尔但不断地有新的感觉。也就是说,这个感觉集合是在不断增长的,如果人类无限延续下去,这个集合就是无限增长的。对这个感觉集合按时间轴延伸的方向取极限,那就得到所有或者无限的可能的感觉的集合。
  
  如果加入人类将来有一个时间终点,那我们仍然可以用上述所有或无限可能的感觉集合,作为人类感觉的最大集合。而人类的感觉集合,则是其一个子集合。
  
  ――人类的理性,也可以按照上述推理,得到一个集合,一个所有或无限的理性结论的集合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类的感觉和理性,以及所有认识,所有真理,都是已经早就存在了的一个集合。随着时间的继续,人类的演化,只是不断地从这个集合中取出一部分对人类来说的新东西。这个集合从宇宙开始就存在,到宇宙结束前一直存在。这个集合,远比人类感觉、理性、认识和真理的范围大的多。其实,这个集合,就是整个宇宙的所有可能,所有的逻辑和非逻辑的东西。
  
  我们感觉到疼,是由感观经过信息采集、信息传输、信息分析处理等几个过程得到的结论,是一个生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,不能说是不科学。我们的心理感觉,其形成与个人的经历和记忆有很大关系,经过耳闻目睹和亲历,甚至有时加上一定的思考,逐渐形成的对某类事的看法和心里感觉,则再遇到类似事情时,不经过再次判断,而直接产生这种认识和心理感觉。所以,心里感觉,是总结(即统计)很多类似事情得出的结论来支配的,属于一种概率判断,是科学的。
  
  所以,人的感觉和理性,都是真理。真理都是真理了,但哪种更好,更适用,还是有区别的。而且,理性本身,对待一件事情也可以有许多不同理性结论,哪种更好,肯定也有差异,所以要权衡与选择。
  
  人在不同年龄,不同处境,不同环境,不同时代,不同文化,不同宗教,不同生活信条,产生不同的感觉和理性,都是合理的,也都是对的。为什么会不同,因为判定标准的不同。同一个人,不同年龄,对同样事情的不同感觉和理性,也是对的。人的一切都是精神的和心理的,怎么想怎么对,即使互相冲突矛盾,应该自我理解,互相理解。而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的人的互相不理解,成为破坏人之间和谐的最大问题。
  
  感觉、理性,和真理,都是有意义的,有着不同场合不同范围的意义,不可取代。而作为一个社会,一个人,如何取舍,需要根据现实情况,以社会和个人的最大幸福快乐为目标和标准,进行分析判断。所以,对于具体的情况,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感觉和理性。而环境和条件变化,则又有新的可能部分或完全不同的合理的感觉和理性。
  
  认识真理,迂腐者食而不化,把一种感觉和理性,认为是天下唯一正确的东西,大错而特错。这种认识,不但不利于自己适应社会,不利于自己的幸福,也会影响和干扰其他人的生活。多元化的社会,应该是最人性化的,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4   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
  根据概率理论,真理是统计现象,是相对的。多次实践的结果都是失败的,不能说明理论就是错误的。反之,多次实践都是成功的,也不能说明理论是完全正确的。
  
  比如,一场战争,或者一个制度,实施都是具体的一次次实践。战争失败了,不能说明战争方案本身的错误。因为制定方案,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,做最合理的对策。在没有掌握的信息部分,其实就是一场赌博。方案的正确性在于,它成功的概率是最高的或比较高的,但无法保证每次必胜。制度也是,只能保证成功概率较高,但不能保证每次实施都是成功的。不以成败论英雄。
  
  正确的决策不一定每次就成功,错误的决策也有成功的时候。这是对策论中的最佳对策,数学中有严密的推理和论述。
  
  所以,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理论永远高于实践,靠实践总结理论永远是有局限的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5   我们生活中的概率规律
  忽然发现,概率是目前解释世界的唯一真理。
  
  事件的发生,整体上是一个概率数,具体每个部分可能是另一个概率数。所以,对待整体和部分,真理是有差异的,人们的处理方法也应该有差异更好。比如,包括现在的物理规律数学规律等,在不同的时空,不同尺度的时空,可能是由差异的。
  
  不同的整体层次上,得出不同的整体真理。易经、中医等,就是这种真理。中国传统文化,很多都是这种真理。这种真理,无法用西方科学准确解释。岂不知,西方科学也全是是概率结论,只是自成体系,更直观更容易从逻辑和实验中理解而已。中国文化的许多精髓部分,因为是更宏观的概率规律,不被现代很多人理解认可。即使接受的,很多也不是因为科学地理解了,而是因为迷信和盲信,使其更加没有说服力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类所得出的所有结论,都是真理,只是运用这些真理时,其正确的概率不一样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,也没有绝对的错误,都是相对的,有适用场合与条件的。以此来衡量,则每个人的所有感觉、情绪、感情、性格、逻辑,都是真理,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,同时也有其局限性。
  
  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符合概率规律,有机会分门别类地展开论证。看了我这篇文章,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,应该深思一下,道理是否如此。
  
  其它很多,如中庸之道,道德经,孙子兵法等,很多文化精髓,都可以用概率理论来解释其合理性。
  
  就是这样,符合概率真理。从众心理,也是。但识时务则是部分真理。不了解部分,就按照整体真理去做事。“啊哈”的不置可否的应酬,无为的处世方式,就是一种人生事情处理的整体手段,适合于很多场合;但对于具体部分来说,并不是最好方式。
  
  辩证法,就是概率现象的总结,认为宇宙和社会的事物,其发展变化都是有总体规律(其实就是统计规律)的。易经的精髓就是辩证法,描述事务变化规律。
  
  但是,辩证法,易经等,运用的总体真理。所以,对具体事情,有时则预测不准,有时不好说是否准,有时比较准。而总体上说,用之比不用好,但又不能全信。如果要更准确地预测分析具体事情,必须更多地了解具体事情的特殊性,即具体情况,把抛开笼统的概率公式,使用适合具体事物的概率公式和参数。
  
  对于人生命运、事情发展、赌博等,都可以寻找和把握某种规律,即概率及其变化规律,即辩证法,即易经…
  
  万事皆有可能--一切事情的发生可能性,都不可能为零,都有可能,哪怕再匪夷所思,再违背常理的事情。
  
  事在人为--没有任何事情,是一定不能的,或一定能的,也就是说,其发生概率不会是百分之百,也不会是百分之零。认为再天经地义成功的,只要不到最后,也不能完全放手高枕无忧;再认为绝对没有可能的事情,也可能会有机会,不要彻底放弃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6   用概率规律解释八卦、中医、孙子兵法、辩证法等
  前文已经提到,人类所有结论,都是真理。自然科学中,引入确定的公式和常量,而且几乎所有实验和应用,都似乎一丝不苟地按照这些公式和常量运行。而实际上,是因为这些公式及“常量”所反应的具体规律,波动范围非常微小,以至于人类的观测水平不能测出,就把这些公式和常量当成了绝对真理。
  
  同时,人类认识世界的层面不同,就会得出不同的规律和真理。现代科学体系,是着重于具体的局部的对世界的认识,在宏观和综合方面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。而传统的一些对世界的认识,由于其产生的时代的科技水平有限,更着重于宏观和总体的认识。不同的层面,有不同的规律,这些规律都是统计规律。比如,我们对地球环境的认识,在微观方面,表现在基本粒子以及原子分子,在一般的层面,表现为一系列的物体,在宏观方面,则表现为天气洋流地震地质变化以及地球运行轨道等。我们目前还无法从微观规律严密推理出宏观规律,比如,我们无法把地球上每一个气体分子的大小质量位置运动等搞清楚,更不能直接从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结果推断出天气情况――天气属于宏观,而气体分子属于微观,目前我们只认为它们有严密的因果关系,但无法具体推断,因为这种推断是个天文数字的运算,人类目前根本没有能力做到。同理,中医和西医也是类起情况。中医的理论属于对人体的宏观认识,几千年的实践证明,是很有效的。而西医,则是对人体大解剖,以及具体的认识。目前中医和西医无法直接对接到一起,从西医的微观和具体,还无法推断出中医的理论。但有人因此认为中医不科学,就是错误的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(不是唯一标准――真理本质上是无法用实践完全检验的),中医的治疗作用在那,它就是真理。无法用西医解释中医,就像无法用气体分子解释天气情况一样,目前人类水平还达不到。
  
  这节我们要谈的真理,是运用比不运用成功率高一些,不用也可能成功,但可能低一些。八卦、中医、辩证法,以及人生、社会的许多准则等,都符合概率规律,应该都是一种科学和真理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6.1 八卦
  记得上学时,想学习周易,结果如读天书,感觉不可思议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多年,直到后来用概率规律,才想通。八卦,在一般人心中,有的非常信,有的半信半疑,有的直接否定,有的犹豫。
  
  在《占卜原理与应用》一文中已经论述,周易八卦是一个概率计算器。
  
  相传尧创八卦,文王演绎为六十四卦。可以演绎一,演绎为二,演绎为四,演绎为八,演绎为六十四,继续演绎为六十四的平方,可以无限演绎下去。
  
  而通过上面的概率理论分析,则八卦变化,属于一种解释宇宙万物演化的理论。这种理论,引入了辩证法,引入了矛盾律,基本符合现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。这种认识,是从人们对社会事件和宇宙自然界事件的大量观察,总结出来的规律。这种规律本身,是基本正确的。
  
  但是,八卦还要进一步,试图通过事件的过去、现状,预测其后的发展轨迹。这种预测,现代西方经济学中,就有很多类似方法,如对价格的预测,对支持率的预测,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等等,方法很多。这些预测不是每次都准,也不是完全准确,但有很大参考价值。其实,八卦对事物发展方向的预测,与此类似,也是一种预测方法。但这种方法准不准哪?只能认为,有时很准,有时比较准,有时不准。不可不信,不可必信。如果没有任何其它预测方法,用八卦做参考也可。如果有其它预测方法,则可以选用――八卦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。
  
  所以,八卦高手,不会拘泥不化,在运用其推算过程中,要根据具体事件,并引入当时的一些情况,进行推演,而不是完全看卦。八卦所表达的规律,应该包括人、事情、社会等,也包括动物、草木土石、宇宙万物,这些都可以用八卦推演。易经八卦,是一种认识个人、社会、宇宙的一种笼统的科学,是古人的伟大创造。
  
  但前面说了,八卦是一种预测方法,结果仅供参考,不可不信,不可全信,最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。
  
  <占卜原理与应用>一文,对八卦原理也有相应论述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6.2 中医
  我一直认为,中医是科学,基本没有任何异议。但最近很多人认为中医不是科学,是千年骗局,还说得似乎头头是道。这些本来不值得一驳,但正好概率规律能很好解释中医科学现象,反驳比较有力,就顺便驳斥一下中医骗子论者。
  
  中医已经有几千年历史,逐步发展完善,直到今天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,除了中医没有其它所谓科学的医学,历史上所有的治好的疾病,基本都是中医所为。能治好病的医学,是骗局?现代科学不能用实验等方式解释中医,也很正常――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很多。能治好病就是科学的,这个原则还能有疑问吗?反中医者,居心叵测者无耻,人云亦云者无知。
  
  中医,和西医不一样。西医是通过具体明确的药品成分、含量、功效等,来治病的,而中医则是通过综合全面的方式,直接间接地治疗。
  
  中医的药效,有时明显,有时不明显,有时甚至不起作用,这正好符合概率现象。但是总的来说,吃中药比什么药不吃好的多。中药的成分很杂,组成成分和含量及其它因素,都相对不确定,所以药效相对不确定。同时,中医理论,用湿、热、毒、火等来描述人体和疾病特征,也是一种笼统的描述方式。这些特征下面,可能包含很多不同的病症,所以用中药治疗,有的效果非常好,有的作用有限。好的中医,做得更好一些,而一般的中医,则拘泥不化,治疗水平一般。这些都是中医和中药的特点。
  
  但是中药便宜;很多中药副作用小;有些疑难杂症也能治疗,而西医目前往往无能为力。中药有很多自己的特点,所以有其强大生命力。
  
  不可否认,利用中医的不确定性骗人的有,但作甚么没有骗人的?这和正统的中医及中药,没有关系。
  
  中西医融合,应该是一个趋势。一方面,西医发展很快,很多中医现象,逐渐地可以引入西医来解释和研究,另一方面,中药的一些优良特点不断被人们重新认识,在治疗中运用越来越多。中医和西医,实质上是两种文明沿着不同途径得到的不同医学成果,都是科学,但又各有特点。随着文明的融合,中西医也会逐步融合为一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6.3 孙子兵法
  孙子兵法,是世界军事理论中的一篇名著,影响深远。孙子兵法,不但在军事领域应用,而且在商业,在为人处事方面,应用也很广。
  
  孙子兵法,以及其它所有兵法,其理论都是概率规律,而且是准确度比较高的概率结论,所以才为人们任何。下面举几个例子。
  
  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最次伐兵,最下攻城。”是通过对大量战争的观察总结,并经过思辨得出的结论,是一种统计得出的概率规律。其实,统计不一定是确切数据,一般人和社会的事情和理论总结,都是大概的。
  
  “知己知彼者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己不知彼,每战必殆。”这句话,也是大量战争的总结,也是概率真理。
  
  上述结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,但适用性非常广,非常强,是真理,古今中外被广泛应用、验证着。如果你不这样做,得到的就可能没有这样做多,失去的就可能比这样做多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生的很多规律也是如此。经历简单,完全靠自己,只能总结出适用性有限的结论,如果依次指导自己,以后很多时情,可能会出现麻烦。而如果多读一些经典的书,吸取古今中外关于人生的看法和总结,理解和接受其理论,以此指导自己,就更可能成功。阅历少的年轻人,以自我为中心的人,以个人感觉喜好为判断标准的人,应该好好理解这段话,多读书,多吸收全人类的智慧,定能受益。
  
  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籍,包括《大学》《论语》《中庸》等,都有很多类似的智慧和真理。那个时代,包括到现代社会,人们仍然无法全面地认识人生和社会,只能通过观察思考,对部分现象进行总结(概率统计),得出一些人生和社会真理(都是相对真理),保罗了各个方面,很实用。因为保罗很全,就像一个人生和社会字典。所以宋朝开国宰相有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之说,说得有点过,但确实有一定道理的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6.4 辩证法
  辩证法,有唯物辩证法,有唯心辩证法。不论什么辩证法,所用的辨正规律,都是一样的。易经的八卦,就是一种辩证法思维方式,而且已经比较深刻。
  
  辩证法,是人类通过长期大量观察社会和自然界的现象,笼统地得出的一个结论。这个结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,但是不能生搬硬套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。
  
  前面对易经做了阐述,与辩证法类似。
  
  可以认为,辩证法是《周易》的简化版,用另一种表达方式,来论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规律。中国传统文化中,没有明确提出辨正法的理论,但几乎完全包含了,并且比西方的辩证法丰富得多。
  
  很多人认为,中国没有哲学,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太少。传统文化少有把哲学单列出来,而是散列于各种典籍中,论述很多,加在一起是非常完整的。但东方哲学确实与西方哲学在内容和观点上有很大差异。西方哲学,特别是中世纪后的西方哲学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6.5 赌博
  赌博的方式很多。多数人都认为赌博有规律,有运气等因素在内。用概率现象来解释,确实如此。
  
  作为概率现象,比如观测统计到,一件事情的发生规律符合正态分布。那么,一个具体时期,当这件事的发生与平均发生数相比,偏少时,那么小一个时期,就更可能发生数量要偏多,否则,其平均数就上不去,同时也不符合正态分布特点了。反之也一样,这件事一个时期发生偏多时,下一个时期就更可能偏少。同时,一件事情长期处于低谷,那它开始上升,就可能继续上升――除非其实际平均数已经大于统计的平均数。
  
  ――上段文字,用概率揭示了辩证法、物极必反等规律产生的基本原因。
  
  在赌博中,因为事件都是有起伏的,所以“运气”是有变化的。在赌博过程中,要尽量把握运气的变化,这样胜算就更多一些。当然,不能完全把握运气变化规律,所以才叫赌博。
  
  《占卜原理与应用》一文中,对此有详尽论述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6.6 人生
  众生万象,各不一样,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。下面从概率角度,分析一下几个常用人生格言的科学性与适用性。
  
  “中庸”,与“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”。这两个词的含义是相反的,中庸,适用于整个人生,应该以此为主流。一味好强争胜,根据概率,时间久了,必然有哪次要栽跟头。所以,中庸适合做一生的主旋律。但是,一生中庸,就一生平庸,所以在关键时刻需要争取,需要勇气,偶尔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――适合有好的机遇时,抓住机会,促成飞跃。
  
  “的绕认出且绕人”,与“除恶务尽”。也是含义相对的词。如果你处处不饶人,逼人太甚,对方可能会全力反击,让你遭受沉重打击,所以做人要给人留条路,不能得理不让人,否则必定有吃亏的时候。但有时,又要除恶务尽,否则留有后患,侵扰不断。对于恶,如果不能除,有时不如不动它,否则它可能变本加厉。
  
  “随大流”,与“独辟蹊径”。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,又必须去做,那就看大家怎么做,就怎么做,先不用管为什么。这是迅速适应环境的好办法。当然要有法律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,不是什么环境都要去适应的。不随大流,往往众目睽睽,众矢之的,风口浪尖,不够安全。但人要想成功,总是随大流肯定不行,必须有自己的头脑和做法,需要独辟蹊径。
  
  上述这些格言,都符合社会人生的概率统计规律,所以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准则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生不能求完美。不断的失败之后,总有胜利到来。而不断的胜利和成功之后,必然有失败降临。求完美,即使你做得再好,在一次次完胜之后可能就是完败。人可以接受无数胜利,但往往因为一次重大失败而失去一切。因此,人不要求完美,适可而止,才能保全。
  
  读文科的人往往成才早,因为侧重于直接的社会理论和实践,现实和宏观真理掌握的多,更有利于适应社会并达到成功。读理科的人往往开始难以适应社会,因为按照理科严密的逻辑思维去推理认识社会,一时会非常不解矛盾和迷茫,无所适从甚至容易与环境格格不入、愤世嫉俗。
  
  但是,读文科的人很多缺乏深厚的逻辑推理功底,除了认识到的现实和宏观理论,难以深入和细化地认识事物,浮躁和不深刻,到一定年龄难以继续发展。而学理科的人,在经过若干年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后,对社会的认识会很深刻很现实,大器晚成。当然,学文科而又逻辑思维强的人,也能成大器,不受年龄的限制。而学理科的,如果一直从死板教条的思维认识中挣扎,永远也不会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,最终呆板偏执的人也很多。注意文理的平衡,是很重要的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生的道理太多太多,罄竹难书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6.7 数学
  按照概率的方法认识世界,一切都是概率现象的统计规律,数学也不例外,前文已经对1+1的结果等,进行了探讨,在不同场合与环境,其结果应该是不一样的。1+1=2,只是一个概率结论,不是任何场合都管用的。
  
  而基于1+1=1,建立起来的数字体系,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。数字体系,无论用几进制表达,其本质都是一样的。如果1+1不等于2,而是别的数字,那么,同样可以建立起一套新数字体系,适用于某种环境。这样,不同的环境,可以建立不同的数字体系,可以有无数种。数学的其它体系和学科,也是这样,都存在无数种可能。
  
  包括一些哲学和语言中探讨的逻辑和语法,都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,转变为数学方式。因此,可以认为数学包含了人类全部的理性和逻辑。把所有数学原理和成果(即数学逻辑),以通俗的语言翻译成不懂数学的人能接受的逻辑语言,定能使人们对逻辑和理性增加新的认识,获得更好的工具。当年华罗庚的《统筹法》,就是这类著作,对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安排,产生很大影响。而数学有众多的学科,众多的方法,其蕴涵着丰富而科学的逻辑和方法,完全可以为大众所借鉴。而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方法,太简单太原始了,严重地局限了很多人的思维和认识,早应该被取代了。
  
  其实,只用一种数字体系,也可以描述上述所有的不同场合和环境的需要,只要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,对原数字体系进行修正即可。那么,这个新的数字体系,其实为适应更多甚至所有环境的数字体系。
  
  数学是逻辑和认识方法,是人的理性的规律的汇总,也是自然界规律的逻辑总结。数学,也可以认为是人解读世界的逻辑方式――人对世界如何解读,就是运用逻辑,即数学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   概率的部分应用
  1.7.1 模糊信息论、模糊对策论、模糊控制论
  1.7.1.1      模糊信息论
  世界太大,社会纷繁,生活丰富,信息太多。信息的杂乱庞大,无法整理,无法分清哪些重要,哪些无用,那些正确,哪些假相。
  
  可以用一定的方法,获取和整理这些信息,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,得出多个可能的不同的认识,同时存在。
  
  模糊信息论,在不同领域,不同场合,可以整理出多种不同的模型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.1.2      模糊对策论
  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,不断定位和完善,不断重新判断。并在制定行动方向和方式上,兼顾各种可能,即要进取,又要留有退路(即其它结论可能正确的情况)。
  
  有时,走到十字路口,只有抉择,而无法兼顾,那就抉择,否则,一样也不能成功。此时,只有赌博。
  
  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,只有制定模糊对策。模糊对策,有主要的一个或几个方向,又兼顾各种其它可能。在阶段性后,会出现十字路口,进行选择。
  
  比如围棋,如果你的脑力足够用,完全可以准确计算。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,就需要在落子选择时,采取模糊对策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.1.3      模糊控制论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一切在控制之内,一切笼罩在对策之中,一切都在注视之下。在执行过程中,需要不断收集信息,不断收集反馈的信息,进行计划调整和进程控制,并在事情发展的十字路口对多种目标进行抉择。
  
  模糊控制论,包括了模糊信息论和模糊对策论。模糊信息论和模糊对策论是在一个相对的时间点上,是相对静态的处理。而模糊控制论,是模糊信息论和模糊对策论的动态运用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.2 一切行为只是方式,时刻为了目的
  大道无道,小道有道。大道理是目的,其实现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。小道理是规则,在一定环境和阶段,必须坚守,是做事的原则和规范,几乎是铁率。
  
  社会需要规则,规则大于天。而圣人,则没有规则。把握方向的人,也没有规则。
  
  不能为了道理和规则,伤害了目的。有时,很多人没有认清道理,或者不想遵守道理,等等。如果坚持道理,就会把合作关系搞砸,导致事情失败。大道理重于小道理。大道理就是目的,一切为了大道理服务。
  
  比如,处理一件事,特别是社会上的事情,公共的东西,需要规则;小范围的东西,规则不最重要,目的最重要。清官难断家务事,就是这个道理。在家庭中,平常肯定需要一定的规则和道理,而在最根本上,没有道理,一切为了和谐幸福服务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.3 侥幸与赌博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侥幸、赌博、权宜行事,在小数量事件上,是正确的。而在大样本事件上,是危险的,是绝对不容许的。
  
  比如闯红灯,假设你一生只过几次马路,如果闯红灯,从概率运算,危险性微乎其微,忽略不计。但每天过马路,就必须严格遵守,否则一生中遇到事故的风险就很大,就等于是一场生命豪赌――而这场豪赌,结果就是或者安全,或者出问题,而没有任何其它可观收益。也就是说,只有灾难或无事两种结果,而不可能获取什么大的利益!一场没有任何好处的赌博,绝对不能进行。
  
  侥幸与赌博,有时是有收益的,有时是没有任何收益只有失败和零和两种结果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.4 原则是铁率
  原则是铁率,如果经常违反,事情的最终失败,几乎是必然的。
  
  在做具体事情上,必须严格按照计划,不可权宜行事。比如,在搞一项开发,你定了100天。其实,也许玩几天,其它时间紧一些,也能完成。但是,往往玩是无法控制的,如果没有一个界限。今天玩了,明天到时候又想偷懒。这样,一日复一日,结果整体上就没有了保障,事情以延误甚至失败告终!
  
  原则的事情也是这样。不要每次,觉得一次无所谓;结果下次有觉得一次不影响大局,又来了一次。继续下去,就失控了,原则成了儿戏,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了原则,以事情的失败告终。
  
  具体做事时,往往是有机动时间的,可以替代时间或办法的。如果失去原则,一日复一日,事情几乎必然失败。
  
  具体时候,一般看事的高度和全局性很差,所以,有时具体时候想不清楚,甚至想想会否定既定的事情。所以,决策时要站在一定高度,而具体行事时,不要太多考虑对错,按照既定方针办。如果有大的疑问,就要静下心了,重新审视一下原则和计划,而不是临时改变。临时改变,必然一事无成。
  
  犹豫,变化不定,临事更改,都是做事的大忌讳!这是大道理,是做事的原则,不能轻易不遵守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.5 性格决定命运,也是概率统计现象
  每种性格,有优点,一生如此,就可能会有几次因为性格的好的机遇。而同时,性格也有缺点,一生如此,也必然碰到几次大的麻烦。而人,往往一次大的麻烦,就是一生的不幸甚至灾难。所以,培养好的性格,非常重要,尽量去除其缺点,减少甚至杜绝其可能遇到的麻烦。很多算命先生,就是根据人的心态和性格来预测未来,很有道理。
  
  人的生活和工作,人的一言一行,都是概率现象。利用好概率,人生会如虎添翼。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.6 专家与文盲,智者与傻瓜
  对于一个事情的判断,比如某支股票的涨跌预测,只有三个答案,涨,跌,不变。而不变的概率极小,所以就成了只有涨跌二个结果。
  
  专家和文盲,在预测股票方面,也都是这两个结果。文盲预测股市,除了部分合理的因素,基本就是象抓阄和掷骰子,是随机的猜测;专家预测股市,可能是分析周详,方法科学,为了一个或涨或跌,长篇大论,头头是道。而预测结果,文盲不一定错,专家不一定对。因为专家尽管利用那么多的模型和科学方法,因为其信息也不完全,方法也不一定合适,所以结果不一定对。文盲抓阄,总有50%正确的概率,所以经常预测准也是正常的。
  
  那么,专家无用吗?专家有用。普遍的说,因为专家的信息更全,方法更科学,推理更严谨,正确的时候多一些,当不是所有时候都正确。但是,专家信息情况不一样,水平有高低,所以,有的专家会准确度高,有的就低--甚至低于50%!也就是说,有的专家的分析预测结果,正确度可能还不如文盲高。这就类似庸医害人。水平差的专家,还不如文盲。
  
  多少有规律可循的股市,专家可能还有一定作用。而对于没有规律可循的事情,则多数专家,其实和文盲一样无力,只是似乎更高级的猜测与掷骰子而已,没有什么可信度。比如,对一千年后人类状况的预测,专家和文盲一样不着边际。
  
  智者和傻瓜,有时难说谁更好。总体上是智者好一些,但少数智者还不如傻瓜,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半瓶子。对专家和聪明人,不要全信;对文盲和傻瓜,不可全否定。
  
  越是规范的东西,专家越是有用。越是缺乏规律的东西,赌徒越有优势。赌徒在运用另一个规律――概率分析和预测!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
  1.7.7 守候就有机会
  不怕贼偷,就怕贼惦记。偷是一次,而惦记着,贼总会得手。
  
  概率数值,是统计结果,每个具体数值按照一定范围和规律波动。所以再严密的东西总有疏漏的地方或时候。如果有人守候,只要时间足够长,其能把我时机,基本是一定能有机可乘。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,下面举出一些。
  
  近朱者赤。人是容易受环境影响的。在一个环境久了,一般就会被同化。能在一个环境中长期生存,而又少受环境影响,保持独立的人,少而又少。所以,选择工作环境慎重,交友慎重。要认识一个人,先了解其存在的环境以及历史,是非常重要的。
  
  再不幸的人生,都有一次或几次获得幸福的机遇。人生,只要准备好条件,等到时机,把我时机,就能幸福。
  
  再好的人生,都有一些不幸可能发生。如果不谨慎勤勉,毫不在意,就会败坏幸福。
  
  因此,众人皆欲得之物,如果正好你所有,也许非福。你做得再好,总有疏漏,总有人不择手段,最后反而落得不但失去,反而赔进去很多。如果长期谨慎,殚精竭虑,虽可得长期甚至永远拥有,却失去了人生本来意义,也失去了拥有的目的。高处不胜寒。钱权美女,名利地位,追求或已经得到极致,不一定是好事。
  
  众人皆不欲之物,如你奉为至宝,则是最大福分。夜不闭户,高枕无忧,消遥自在。最低的也是最安全的。生活在最底层,而知足常乐性格的人,往往是最幸福的。
  
  如果一心必得什么,你就准备条件,长期守候,成功可能性是很高的。如果你拥有特别珍惜的东西,而周围很多人在窥伺,就是非常危险的。即使你再认真和努力,总有疏漏之时,别人总有一天会得逞。要么增强壁垒,要么清除威胁,要么主动放弃,要么不再珍视,否则痛苦之日必至。
  
  君不见,中国几千年历史,绝大多数人富不过三代,王朝寿命皆不过几百,红颜多薄命。
  
  从社会体制的角度看,建立一个人人平等,权势无用,财富无用,美女无用的天下皆平民的社会,是最有利于人类幸福的。
  
  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黑沙盒子       http://www.heishabox.co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教育创新工坊

GMT+8, 2024-10-16 18:37 , Processed in 0.03835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